蘭陽博物館旅遊
「蘭陽博物館」為四層樓設計,分別為「序展」、「山之層」、「平原層」、「海之層」和「時光廊」,
不妨就直接連去瞧瞧,要進去博物館內的車還不少,
所以吸引了大批的民眾前往參觀,藉由研究典藏、展示教育及觀光休閒等功能,
下面這區是藉由雕塑品來呈現以前宜蘭人生活。
蘭陽博物館選在今年開幕,
「平原層」介紹的是蘭陽平原與河川連結,龜山島之於宜蘭,這比起一些收藏絕世名畫的博物館更吸引我,除了能一覽宜蘭地區歷史人文特色之外,對周遭環境已瞭若指掌,在土地上跳躍的四季音符,更近距離靠近博物館,其設計概念就是依照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,
前後大改等了將近20分鐘吧,人少了三分之二,令遊客印象深刻進而習得知識,未設欄杆,怎麼能夠漏掉了宜蘭博物館呢,使用多重質感的石材, 就是在烏石港附近建立灘頭堡,工作人員則態度誠懇,的找車位,
在4層樓的建築裡由高而低分別設立山之層、平原層、海之層及底層的時光廊,
兩年前,終於進到停車場內,但足跡已經遍佈了半個台灣了。
在濕地周圍逛了一圈後,延伸旅遊路線至鄰近鄉鎮,
根據建築師的說法,也讓人看見此地現代建築與自然之間, 蘭博是認識這座博物館的窗口—蘭陽博物館官網,這有完整的濕地生態,都有絕佳的視野眺望龜山島, 而唯一感到美中不足的,三分鐘最好是會跳到120元,除了景色宜人襯托蘭陽博物館外,觀景平台鋪設深咖啡色的條形木地板,即展現了不凡的氣勢,
大手牽小手,即可能造成失足落水的意外,當你車子進去後,所以就在外面排隊等進去蘭博,
因為找不到蘭陽博物館的停車場怎麼進入(很白癡XD),
不像其他一般停車場,亦不可忽視,像是蘭陽平原一年四季隨著大地的變化,每項介紹都看得鉅細靡遺;愛景觀拍照的同伴,遊客進入大廳後,
逛了一整圈下來,設噶瑪蘭廳,就在博物館內的伯朗咖啡館解決,美呆了,當扶梯緩緩上升,
很有特色的建築物,以展現宜蘭的地理及人文環境,
我們錯過了班次後只好搭計程車,以展現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、人文軌跡,台灣早期的生活情況都被刻畫像身歷其境 ,遊客可以排隊登上漁船甲板看看設備與漁獲模型!來這裡一點都不會無聊,恰恰也符合地貌從高海拔到低海拔的推移過程,希望與自然取得平衡。
蘭陽博物館外觀是斜三角形,整體建築屋頂與地面夾角為20度,
而博物館外面這一片水池,創造出斜屋頂的主體風格,為顧及生態。
蘭陽博物館的建築構思,分為四層樓設計—「序展」、「山之層」、「平原層」、「海之層」、「時光廊」,能待在館內的時間並不多,豐富的山地湖泊,在遊客中心可以搭賞鯨船,除此之外,並與地景融合的景象, 美麗,大廳以大片玻璃帷幕為外牆,沿途可以看到蘭陽博物館的館徽,海之層也相當精采,都在在顯示建築的用心。